常言道:坚固的堡垒,往往要从内部瓦解。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联解体就再合适不过。众所周知,苏联自1922年诞生以来,便长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在20~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和工业强国。与此同时,苏联还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规模庞大、装备精良。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支持下,苏联在正面战场上鲜有对手。
1941年二战时期,德国集结了550万大军,攻打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先后共动员了1420万兵力,而参战德军数量最多时,足足达到了780万之众。然而, 苏联凭借高度集权的优势,迅速将整个国家纳入战时轨道,继而迸发出强大的战争能力。在1944年之后,苏联军队通过“十次突击”,反攻到德国本土,攻克德国首都柏林。苏德战争,最终以苏联胜利而告终。
然而,苏德战争结束40多年后,1位普通的德国青年,却凭借自己的壮举,“打败”了强大的苏联,完成了700万德军未曾完成的目标,这个德国青年便是鲁斯特。1987年5月28日,鲁斯特驾驶着私人飞机,擅自闯入苏联的领空。他在进入苏联境内后,苏联国土防空军发现了他的行踪。但是,防空军因害怕误伤无辜(因为此前曾误击过韩国民航),没法立即采取措施,只得等候上级的命令。结果,鲁斯特越过了苏军的防线。
深入苏联国境后,鲁斯特又碰巧遇到某地正在飞行演练,而另外某地则正在进行空难搜救,天空中有很多苏联飞机。他的飞机混在众多苏联机群之中,没有让苏联地面指挥中心察觉出异样,又成功蒙混过关。当他飞抵莫斯科后,莫斯科的防空系统又恰好因维护而暂时关闭,亦无法起到防御效果,这样,在一系列巧合的综合作用下,鲁斯特最终成功降落在了莫斯科红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鲁斯特事件
鲁斯特事件,在苏联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次事件发生后,戈尔巴乔夫感到颜面尽失,他认为这是军方故意让他难堪的,盛怒之下,便对军方采取了大规模的行动。因此,事件过后不久,苏联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国土防空军总司令科尔杜诺夫等人被罢免,另有300多各级军官被撤职、降级、处分乃至投进监狱。之后,戈尔巴乔夫对军方的猜忌心理进一步加深,并且提防军方再次搞出这样的“阴谋”。
与此同时,苏联军方也十分不满。因为,当鲁斯特飞入苏联领空时,苏联国土防空军早已对此知晓,许多防空导弹部队还保持一级战备状态,只待一声令下就可将其消灭。然而,受此前误击外国民航事件的影响,苏联军队被规定约束,只能逐级上报到最高层指挥机构,而不能擅自做决定,这才给了鲁斯特可乘之机。因此,苏联军方认为这是政界有意拿自己当“替罪羊”,并对政界产生了不信任感。
总的来讲,鲁斯特事件发生后,苏联军、政界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增大,所以,当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苏联军方未能挽救苏联。40多年前,700万德军在正面战场上没有打败苏联;而40多年后,1个鲁斯特却通过自己的冒险行动,激化了苏联内部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堡垒从内部攻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