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心源性猝死”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11月20日
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徐勇同志因公突发疾病,不幸去世。黑色外套还搭在他的转椅背上,但他永远走了。
11月26日下午16时33分,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陈义平同志在外公务返回委机关,进入电梯后突然晕倒。11月26日深夜,已变成灰色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通报称,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陈义平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19年11月26日20时05分不幸逝世。
11月27日,一则“年仅35岁的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两小时后因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瞬间登上了网络热搜榜。后经节目组证实,年仅35岁的高以翔正是死于“心源性猝死”。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
曾经以为“猝死”是个离我们遥远的话题
可它却一次次在大众的视野里敲醒警钟
01
年轻的生命何以转瞬即逝?
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病因
高以翔录制综艺节目是从26日8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1时45分,工作时长近17个小时。凌晨是我们体温最低的时间段心肺功能、肌肉活性都比较差在这个点做高强度运动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诱发猝死加上秋冬本来就是猝死高发季危险性变得更高!
02
“心源性猝死”为何让如此猝不及防?
从定义上来说,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急性症状发作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自然死亡。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则是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为代表的恶性心律失常。当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人体心脏会突然完全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从而导致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急性缺血/缺氧。而大脑作为人体对血供最为依赖、也是对缺血耐受度最差的器官,会因为灌注的不足导致患者即刻发生晕厥,继而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直致死亡。
心脏骤停可在极短时间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03
面对心源性猝死,我们能做什么?
1. 迅速判断病情
及早猝死人员进行有效抢救至关重要
在10秒内,对倒地人员进行拍打、呼唤、观察躯体有无自主活动以评估意识状态,观察胸廓起伏以及有无自主呼吸以评估呼吸状态,触摸大动脉(颈动脉)看有无搏动评估循环状态。
2. 立即拨打120请求急救医疗支援(EMS)
心源性猝死往往意味着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因此,尽快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就近的医院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以及病因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根本措施。
3. 及时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CPR),维持患者基本灌注
及时、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而言至关重要,抢救越及时,成功率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救治不及时,从而导致病情快速进展,抢救成功率也会下降。
心肺复苏的实施步骤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救治
对于因心室颤动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早期除颤可提高成功率50%以上。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作为一种简单、易用、安全的便携式除颤仪,在公共场所发生的猝死抢救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知识的大众,也可通过AED“傻瓜式”的操作提示,顺利完成对病员的除颤操作。因此,公共场所普及AED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及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救治
04
如何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所罹患的最严重的疾病,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患者的生命便会遭受极大地威胁。因此,本病是对“防大于治、未病先治”救治理念的最好体现。从病因学来说,最常见的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是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各类心肌病。
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病因
因此,对于冠心病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进行专科治疗,同时积极对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而对于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则需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查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抽血化验)。
05
从我做起,心源性猝死可防可治!
高以翔的突然去世不仅让人唏嘘感慨,也使得广大民众对 “心源性猝死”提高了警惕。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诚然,心源性猝死很可怕,但只要及时纠正发病高危因素,同时掌握行之有效的抢救方法,它便“可防、可治”!
end